
近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6岁男童在私人院落玩耍坠入采光井身亡案件。2024年9月,家住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某小区的6岁男孩小龙与同龄玩伴小美相约寻找小伙伴玩耍。因小伙伴不在家,小美提议去另一个小伙伴家玩。两人到达时,见小伙伴家院门未关,便自行前往院落中的采光井踩踏玩耍。当小龙踩踏数下后,突然从采光井的缝隙坠落。此时,业主刘某正在房内3楼陪伴孩子,对事故毫不知情。小美通过电话手表联系其母亲,其母亲随即通知小龙的母亲。小龙母亲赶到现场呼救时,刘某闻声下楼,得知出事。小龙被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医疗费共计8万余元。小龙父母认为,刘某一家存在违规改动采光井且未设置警示标志或围栏,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2025年初,他们将刘某及小美一家诉至乌市水区法院,要求共同赔偿医疗费等共计100余万元。刘某辩称,院落属私人领域,非公共场所,院墙明确划分空间。采光井为小区统一设计,与其他住户构造一致,井盖上印有“请勿踩踏,防止坠落,儿童勿靠近”的醒目警示标识;事发时家人均不在场,孩子为自行进入,属意外事件,自身无过错,不应担责。同时表示事后曾主动献血、承担部分费用,尽到人道关怀。小美一家也认为事件属意外,不同意赔偿。法院查明,涉事采光井为小区统一施工设计,已通过规划验收,业主刘某未进行任何改造。采光井为玻璃结构,呈微斜状态,符合设计规范。法院指出,案涉院落为私人住宅,与商场等公共场所性质不同。根据法律规定,私人住宅所有权人对非受邀进入者不负法定警示义务。若将私人领域安全标准等同于公共场所,既违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又破坏对私有财产权的合理信赖。同时,刘某既未主动开放院落,亦未对采光井进行改造。法律不能苛求公民对其未予开放的私人空间承担公共管理职能,否则将导致公民因恐惧责任而过度设防,加剧人际疏离,与和谐友善的社会导向不符。法院强调,本案中,小龙年仅6岁,风险认知能力弱。事发时监护人未陪伴在侧,导致孩子脱离看护进入封闭院落并暴露于风险中,监护人未充分履行法定监护义务。小美与小龙同为6岁,二者结伴玩耍属儿童天性,其行为本身不具有违法性或危险性。对无过错儿童施加责任,既无法律依据,亦违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普遍共识。因此,小美不应承担责任。最终,法院驳回小龙父母的诉讼请求。目前,该判决已生效。(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作者:记者 张秀 通讯员 吴梦琦 艾菲娅·阿不来孜
景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