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观察 俄乌冲突硝烟未散,隐秘战线的较量已白热化。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7月下旬以来连续公布多起间谍案件,揭露乌克兰情报机构在俄境内的渗透与破坏行动。从策划用无人机投送武器暗杀国防企业高管,到指使人员对铁路枢纽纵火;从企图用自制炸弹袭击俄军高级军官,到秘密窃取军工企业与防空部队核心情报,这些案件细节层层曝光,手段之隐蔽、目标之精准令人震惊,也让这场不见硝烟的“暗战”真相浮出水面。 一、瞄准核心目标:从高管到军官的暗杀图谋 乌克兰情报机构的“斩首行动”已延伸至俄罗斯腹地。8月5日,俄安全局挫败一起针对别尔哥罗德州国防工业企业总经理的谋杀计划:一名俄罗斯公民通过Telegram与被禁的亲乌克兰恐怖组织联络,按指示前往布良斯克州接收无人机投放的枪械和爆炸物,计划对军工企业负责人行凶,最终在行动时被当场逮捕,案件已按“叛国罪”立案。 而在7月29日,顿河畔罗斯托夫再现暗杀阴谋。一名中亚公民被乌克兰情报机构从境外招募后,潜入该州租下公寓,对俄国防部一名高级军官的住所展开侦察,准备用自制爆炸装置实施袭击。俄安全局在侦查中查获相当于400克TNT的爆炸物、秘密通讯设备及监视摄像机,案犯被捕后供认不讳。两起案件直指俄罗斯国防体系核心人物,凸显间谍行动的针对性。
二、破坏关键设施:交通、能源成攻击重点 除了“定点清除”,乌克兰间谍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基础设施。7月28日,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联合执法行动中,两名俄罗斯公民和一名中亚公民落网。他们通过Telegram搜索非法兼职时被乌方策反,受指使企图对保障客运铁路安全的继电器箱纵火,若得逞将导致铁路运输中断。调查还发现,他们同时计划对俄罗斯通信运营商设备纵火,可能造成大规模通讯服务瘫痪,案件已按“恐怖行动和破坏未遂”立案。 能源设施同样面临威胁。同年7月17日,沃罗涅日一名俄罗斯公民被拘留,此人不仅向乌克兰情报总局通过WhatsApp传递俄国防部防空兵器信息,还取出自制爆炸装置,准备对当地能源基础设施实施恐怖破坏。俄安全局指出,这类行动直接威胁民生与国防后勤,已按“叛国罪”启动刑事调查。
三、情报网络渗透:多地联动的间谍链条 乌克兰情报机构的渗透已形成跨区域网络。7月22日,俄安全局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雅罗斯拉夫尔州和利佩茨克州同步行动,捣毁一个由三名同谋组成的间谍团伙。 情报窃取还延伸至军工核心领域。7月21日,梁赞警方拘留一名摩尔多瓦裔俄罗斯男子,他通过Telegram与乌情报部门建立联系,持续传递梁赞州俄军分队部署及军工企业信息。作为回报,乌方承诺协助其逃往法国并加入反俄武装组织。此案暴露了乌克兰情报机构以“利益交换”拉拢外籍人员的渗透策略。
景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